律匠学院
撰 文 | 刘 彦 律匠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
编 辑 | 丁漪颖
基本案情
陈某某受人邀请加入某公司做业务员,具体负责与被害人编故事聊天实施具体诈骗,后被害人被骗取140余万元,陈某某实际分得30万元。在侦查阶段,陈某某的妻子分两次向被害人支付了10万元,被害人也出具了一份谅解书。案件到了审判阶段以后,被害人以退赔数量过少为由向检察院出具了一个变更申请,要求将完全谅解变更为部分谅解。
本案由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受理,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检察院派员支持公诉,富阳区检察院对这个问题的意见是:被害人变更谅解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,不仅可以变更,甚至还可以撤回谅解,都由其自主决定,应该充分尊重其意见。
作为陈某某的辩护人,在这个问题上本人发表了如下意见:
谅解书毫无疑问属于对被告人有利的可以从轻处理的证据范畴,但是其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一个民事法律行为。被告人家属支付了相当数量的退赔款,被害人收取款项后自愿出具谅解书,建议司法机关对被告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。
根据《民法总则》第143条的规定,“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:一、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;二、意思表示真实;三、不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不违背公序良俗。”很显然,盛女士第一次向侦查机关出具的谅解书是有效的。
既然谅解书的定性是民事法律行为,那么,谅解书的撤回或者变更就要遵照《民法总则》第147条至第151条之规定,只有在被欺诈、胁迫、趁人之危、重大误解的情况下,才能够行使撤销权,且该权利的行使必须要经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,其单方作出意思表示并不能立即发生法律效力。也就是说,被害人必须在提供足够的证据,证明其系在被欺诈、胁迫、趁人之危、重大误解的情况下才能够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谅解,而且该谅解的民事法律行为被撤销后,被害人还涉及到返还被告人家属已经支付的10万元的问题。
根据《民法总则》第157条的规定,民事法律行为无效、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,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,应当予以返还。即便行为人是刑事案件的被害人,也不能例外。
如果被害人可以在整个审判过程随时随意撤回或者变更谅解,这样对司法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,会直接导致律师在刑事案件中拒绝参与该项工作,因为一旦被害人撤回或变更谅解书,律师会面临被告人及家属的巨大压力,不仅仅已经支付的款项难以追回,而且在量刑上没有任何帮助,甚至还有可能涉嫌伪证,所以,从规避风险的角度,律师一定会建议被告人家属与公检法联系,请他们帮忙协调,或者,将来在侦查阶段和公诉阶段将不存在退赔谅解的现象,一直要等到案件到了审判阶段,甚至是开庭当天,不给被害人留下撤回变更的时间,才象征性的支付一点款项获得其谅解。
在庭审过程中,本人还再三强调了换位思考的问题,如果整个案件是经过公诉人协调主持,最终获得被害人谅解的。那么,现在被害人撤回、变更谅解,公诉人要承担什么责任?此外,一旦允许被害人随意撤回或变更,还可能会发生辩护司法人员、律师与被害人串通敲诈被告人家属钱款的问题。所以,在庭审过程中,本人再三强调这样的司法惯例、风气绝不能开。
END
律师介绍
刘彦律师
浙江律匠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
政府与监察法律部主任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、法学硕士
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实务导师
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调解员
代理过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件:
某上市公司副总串通投标案
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受贿案
衢州市常山县农商银行原客户经理刘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
某上市公司被合同诈骗案
另外,还担任了十余家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常年法律顾问。
在法院工作期间多次获突出贡献奖、调解能手奖等荣誉。在《中国纪检监察报》《中国纪检监察》《开拓》等各类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200余篇,多篇论文在中国法学会、最高人民法院征文活动中获二三等奖。
主要业务领域:政府法律顾问、职务犯罪辩护与重大商事纠纷
13375712200(微信同号) liuyanlvshi@163.com
声明:本号对所有原创、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,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。文章、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。转载本号文章请备注作者以及出处。如有其它问题,请联系编辑(微信:dingyiying8749)。
「 往期文章 」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欢迎关注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